找到相关内容23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林和靖泛舟游灵隐

    的宸翰之迹镌刻在岩崖之上,宸恩如风之沐,而圣音已绝。回首处,只见峰峦罗列,高至天牛,而众峰默默,唯有诗人的一颗心飘至云天外。和靖先生虽然隐身于孤山,然却常为俗人所扰,所以他心生移居别处之意,作诗道: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1449078.html
  • 大圆满的现量境界-现空双运大中观

    有人会疑问:若一切都是空性,那度化众生,了知众生根机,飞行隐身可以做到吗?  绝对可以,正因为是空性就有显现的能力,又加上究竟中的无缘大悲作为缘起,  才可以示现报身、化身以及无量的神通。   无二...

    雪狮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5749873.html
  • 中华文化的三教合流

    密宗又画道教的符,用以治病隐身,求财免灾。此外如七七、九九之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六甲禁讳,十二肖诸神等,都原属道教所有而为密宗“偷窃”。 中国密宗的祖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4655575.html
  • 安岳石刻与宗教义理(十三)

    欺诳,无人能缚,无人能责罚,亦不畏怨家等等。她的最大特点是能隐身,故长期以来最受武士尊崇,视为守护神。     三世佛     卧佛院54号龛三世佛龛。龛内刻三佛结跏趺坐于铺帛莲座上,三佛面部及手已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5459127.html
  • 全球化与宗教的世俗化

    网络式的社会变迁迫使宗教难以在独善其身的前提下继续存在和发展,要么“隐身”于社会之外并逐渐消失于社会历史的视野之中;要么启动变革机制以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宗教毕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随社会历史的变化而...

    王仕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21859272.html
  • 穿越禅意的寒意——浅论王维禅诗背后的隐性存在

    隐身分。  古代官场之中有职业的政客,亦有清高的名士,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二者也会合二为一。由于儒家文化“唯有读书高”的传统,就算是非常纯粹的政客,也会附庸风雅、标榜文化,就算他自己在这方面委实平庸,...角色。虽然从终极意义上来说他们比统治者要高洁万倍,但是他们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的现实意义上的弱者身份,始终若隐若现。  身负盛名的王维和李白一样,从一开始就背上了一种“文字优”的隐身分。最后救王维...

    李书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562697.html
  •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离苦——记福建省政协委员、泉州开元寺释道元方丈

    家人追求的是清净无为,隐身在高山峻岭,为的是修心养性。久而久之,山拥高僧,虽绵历古今而声名天下;寺依名山,虽崇山峻岭而香火不断。因而有名山出高僧一说。而泉州开元寺则不同,它坐落在平凡无奇的泉州市鲤城区...

    戎章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4263940.html
  •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的佛教圣物——佛牙舍利

    佛牙。这就是说天上地下一共有七颗佛牙舍利。  翻遍浩如烟海的佛教典籍,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应该就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而应县古称应州。古今应县文人都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2667024.html
  • 斯里兰卡佛教建筑

    的岩壁和洞顶无一例外都绘着壁画。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这样的庙宇散布在斯里兰卡各地,其中许多隐身在遥远的东南部森林中,不为世人所知。  这些石庙从何而来,它们为何都具有相同的特征?  公元前3世纪,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40968030.html
  • 文白对照《清凉山志》(1)

    譬如猛风,吹于小鸟,即堕人间。因问彼佛,佛答:‘文殊大士至此,威德殊绝,非尔曹所及。’与文殊论义,圣智屡屈。”  寂顺思睹,入隐身而立空。  寂顺思见文殊,文殊不起本座,入隐身三昧,即于彼前空中而现。...回答说:‘文殊大士到这里,威德已到绝顶,不是你们所能比过的。’和文殊讨论道理,圣智屡次处于下风。”  寂顺想见文殊,文殊菩萨入隐身三昧站立空中。  寂顺想见文殊,文殊连座位也没离开,就进入隐身三昧,在他...

    明 镇澄 今 苏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4268399.html